票房奔16亿,《默杀》是电影短剧化的胜利?

来源:人气:662更新:2024-07-13 01:30:02

搜狐娱乐专稿 (哈麦/文)继热血主旋律、温暖现实主义这两股热风之后,社会猎奇、血腥暴力、疯批乱斗似乎成了电影行业的新猛药。

前有《误杀》《误杀2》《消失的她》《孤注一掷》《涉过愤怒的海》《拯救嫌疑人》《周处除三害》,现有口碑平平票房不断走高的《默杀》。

在今年这个影市奇冷的暑期档,全球大卖的进口动画《头脑特工队2》、谢霆锋的港式犯罪动作片《海关战线》、于适的奇幻爱情片《欢迎来到我身边》、成龙的冒险动作片《传说》全都没激起水花,只有《默杀》一骑绝尘,上映10天破6亿,预测总票房近16亿。

《默杀》的超预期表现不是因为它相比同档期其他电影品质有多高,而是它呼应时代情绪,抓住了当下观众的需求。

话题大乱炖

如果说《误杀》是剧本荒下拿来主义的取巧性胜利,《消失的她》是植入社会猎奇事件的意外成功,《周处除三害》因邪典、疯批、大尺度的稀缺性而增值,那《默杀》就是一部有备而来的市场专供。

《默杀》原本是导演柯汶利凭《误杀》成名前的长片处女作,也是他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作品。电影拍完还没进入后期的时候,柯汶利就被发掘去拍了陈思诚监制的《误杀》,以及《唐人街探案》网剧。因疫情以及别的项目耽搁,《默杀》2022年才做完送了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竞赛单元,次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展映。

而现在正上映的《默杀》,是那部同名处女作的重拍版。故事变化不大,演员换成了更有知名度的王传君、张钧甯、吴镇宇、王圣迪、蔡明、金士杰、黄明昊,制作上也大幅升级。

不过,这次背后老板、监制不是陈思诚,是猫眼影业、淘票票影视、中影、万达影视、横店影业这些行业内的主流公司,陈思诚只是片尾字幕里被特别感谢的人之一。

相比处女作,重拍版的《默杀》更精致,更商业化,目的性更强,也更有大银幕爽感了。原版里的宗教元素、寓言性、氛围感、人物心理逻辑构建都有所减弱,而猎奇感、疯批感、事件和情绪堆砌感明显增强。

柯汶利说过,拍《默杀》的灵感源自他在台北念硕士时的一个新闻事件,一个女儿在楼里被杀了,动静很大,邻居们都有听到,可是没有一个人报警,也没有一个人告诉她的妈妈,直到排查的时候才发现。于是他脑子里有了“集体的沉默是会杀人的”这个概念,这就是电影《默杀》要表达的核心。

围绕沉默杀人这个主题,电影又把校园霸凌、性侵、家暴、虐待儿童、复仇这些能让观众情绪敏感的话题杂烩在一起,加上疯狂极致的人物行为,血腥暴力的刺激画面,带动节奏的巧合和反转,可以说观众想要什么给什么,精准拿捏。

大尺度红利

任何影视作品的成功,都离开不和它所处的时代的共振,不管是通吃全球的好莱坞,还是各具特色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市场。

以好莱坞为例,在《大地雄心》《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这些经典励志电影大火的新千年前后,是“美国梦”最有说服力的时候,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多元,人心包容,大家发自内心地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奇迹。

然后是新千年后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和流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美国英雄拯救世界,这一方面是多年的单极世界体系下,美国作为世界警察,民众惯常心理的投射。另一方面,政府又常作为反派出现,透出民和国之间越来越深的信任危机。

而如今,超级英雄电影退烧,《芭比》《奥本海默》《自由之声》《美国内战》登场,越来越撕裂的社会现实没法让人们再坚信眼前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丽灯塔,没法相信有个英雄能改变乱象,重振美国,拯救世界。

再看中国、印度市场,前几年主旋律电影大行其道背后,是经济和国力的日渐强盛,民众自豪感的快速提升。

而日本电影,在失去的三十年里,唯有动漫电影长盛不衰,独霸市场,其中寄托了本性压抑的日本人的种种幻想和释放。

韩国是暴戾、暗黑、压抑的犯罪片以及揭露社会暗面的现实题材电影最受欢迎,这其中何尝没集聚着竞争激烈、阶级固化压力下人们的戾气。

现在,再看中国电影,曾经大火的青春片、爱情片早就卖不动了,而《消失的她》这种没有糖精的恐婚电影意外受捧,背后是结婚人数的不断下降。

高燃主旋律电影、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也好久不出爆款。卖得好的,是好哭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和好爽的《默杀》。

全球经济下行,就业不易,前景不明,人们的内心不再像往日那样昂扬,那样好憧憬,危机感、焦虑感无处不在,这时候宣泄的需求要远远大过别的需求。

而可以拍现实,可以撒血浆,可以探讨人性的犯罪片,作为一个还没被吃干榨尽的类型,在东南亚宇宙里,题材、尺度、风格都可以更加极致,在目前的供应链里算稀缺品,这个赛道上的先行者,自然能享受一波红利。

电影短剧化

这些看各国类型片长大的新一代创作者,身上又没有包袱,他们各个都有产品经理的意识,愿意跟随市场,服务观众,制造快销品。

他们知道习惯了刷短视频、刷短剧、刷热搜的观众的类型需求,于是,电影也变得短视频化、短剧化,话题、情绪先行,逻辑次之。这种特质在《云边有个小卖部》《默杀》这两部暑期档获得成功的电影上体现地尤为明显。

《云边有个小卖部》叙事又乱又差,但它的抓马和煽情对一部分观众有效,上映20天卖了近5亿,是目前的暑期档票房第二。

《默杀》的主题本是校园霸凌和沉默杀人,但创作者把性侵、家暴、虐待儿童、复仇等能调味的猛料都加了进去,把罪案、悬疑、惊悚、动作类型玩了个遍。

张钧甯饰演的女主角又是被家暴,又是对孩子施暴,最后为了孩子和王传君的角色拼命,又是追凶,又是飙车,又是打斗,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她身上。张钧甯演得也很用力,苦情隐忍又残忍疯狂。但观众很难在她身上找到落地的心理逻辑。

在暴力这个主题上,导演不吝啬用强视觉刺激去展现施暴者的恶,受害者的惨,复仇者的狠,但这种恶背后的动因铺垫显得很潦草,只要结果有效,可以不管过程。

可以这么说,《默杀》一方面让你觉得它是在关注现实,引人反思,发人深省,一方面它让人物脱离了现实的功利性又让你觉得它是在赤裸裸地凝视弱者,消费弱者,利用题材,给人一种又爽又恶心的观感。

但它赢在目的明确,简单粗暴,类型化地很彻底。

这种成功,在今年好片稀缺的暑期档,让人很难真心赞誉,但也很难挑剔批判。